近日,2025年上海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获奖名单揭晓,飞机载重平衡教学团队凭借“SAFE岗位能力引领,AI赋能个性成长”理念的教学设计获三等奖。
本次获奖是继2024年该教学团队成功指导上海机场集团在首届全国配载平衡技能大赛斩获佳绩后的又一重大突破。这些成绩的取得,既是团队深耕产教融合的生动实践,更是民航运输类专业核心课程改革进步的重要标志。

作为民航运输类专业的“硬核”核心课程,《飞机载重平衡》课程因涉及机型差异、配载计算、平衡控制等理论知识,叠加需结合真实航班场景的实操要求,长期面临“教难、学难、用难”的“三难”困境。传统教学中,抽象理论知识与实际岗位需求脱节,学生即便掌握知识点,也难以快速适配机场配载、货运调度等岗位工作,这一痛点成为制约教学质量的关键。
成绩的背后,源于该教学团队勇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次大胆创新与实践。为破解课改难题,民航商务教研室组织骨干教师,特邀“全国民航青年岗位能手”倪洁青加盟,成立了“高校教师+行业能手”双师团队,同时赴商飞开展业务交流,深度开展课程改革。

团队以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AI教学智能体赋能教学全过程,重构“理论+实操+场景”三维课程体系,在将虚拟仿真实训软件、配载平衡实训软件与突发载重量调整等企业真实工作案例融入课堂,让同学们在模拟航班配载场景中掌握核心技能的同时,建立“理论考核+实操评估+岗位模拟”综合评价机制,进而彻底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考核模式。
这种基于岗位人才需要的课程创新性改革,让团队从校赛和市赛中脱颖而出,并成功收获佳绩。优异成绩的取得,为民航运输专业课程改革提供了“破局样本”,同时也为同类课程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范式,对提升民航运输专业课程教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此外,从专业建设方面来看,本次参赛带来的影响也是多个维度的。一是在课程建设层面,团队形成的“岗位专家参与课程设计、真实任务驱动教学实施、岗位标准融入考核评价”的育人模式,为本专业其他核心课程改革提供参照模板。二是在专业内涵提升上,课程改革后学生岗位适配能力显著提升,专业特色将更加鲜明,服务行业发展能力将会极大提升。三是在行业协同育人方面,通过师资队伍建设,吸引了更多民航企业主动寻求合作,目前团队已与上海机场集团等企业在校企合作、党建联建方面开展合作,进一步完善“产教融合”育人体系。

近年来,在各方大力支持下,民航运输教学团队得以多次参加省部级各类教学能力比赛。每次参赛既是对民航运输专业教学改革阶段性成果的检验,也为教学团队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总结和提高的机会。团队将积极总结参赛经验和改革成效,与时俱进,不断谋求新的开拓与创新,力争实现从课程改革的“单点突破”到专业建设的“全面提升”。